作者: 安菲科技 2019-07-04
此前《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》中显示,阿里巴巴以49的区块链专利总量排名第一,如果将这些能力用于“挖矿”或者用于“发币”毫无疑问阿里巴巴的股 票 也将大为受益,不过阿里巴巴显然志不在此。
同时包括亚马逊、脸书、谷歌等在内的巨头也都没有发行数字货币,众筹ICO,但是却依然紧盯区块链的发展,将其进行应用以及对他者赋能。
这里百度和腾讯的路线都比较类似,都是通过先进行金融领域的应用,待到有一定应用之后将其彻底开放。
腾讯的微众银行则上线区块链业务更早,在2016年8月上线了国内首个商用区块链开放平台,并于9月与与华瑞银行联合开发了一套区块链应用系统,用于两家银行微粒贷联合贷款的结算、清算业务,而在去年5月腾讯也正式上线了TrustSQL开放平台业务。
因此,这也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技术服务,巨头搭建平台进行布局,也必然在情理之中,而同时,巨头也将面对来自第三方的区块链服务商竞争。整合上下产业链的困难也显而易见,技术压根不是问题,各方利益的协同才是问题。正如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负责人蒋国飞所表示,“区块链技术最大的挑战并非在于技术,而是在于参与方们达成一致,这之中有着极为复杂的利益纠缠。”
在这点上,蚂蚁金服的路线比较清晰,其从公益到食品溯源,也更符合行业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。
公益利益链条的整合相对于其他产业,阻力相对最小,因为毕竟公开、透明、可追溯这些要求是公益行业的立根之本。
很明显,想让商品上链相对于公益是一件更为困难的事情,商品供应商之间的利益纠葛问题也远比公益复杂,并非一朝一夕之事。巨头介入食品溯源,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平台用户,从长远来看,还将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。
1.企业服务,区块链开放平台的战略布局
巨头的区块链布局野心其实比较明显,区块链本质上可以看成属于云计算发展的一部分,因此自然可以被各个行业进行拿去应用,而巨头都有着各自的云计算布局,因此各巨头也可以像此前布局云计算平台、地图开放平台、语音开放平台、人脸识别开放平台等等,同样布局区块链开放平台。
这里百度和腾讯的路线都比较类似,都是通过先进行金融领域的应用,待到有一定应用之后将其彻底开放。
去年5月,百度金融联合佰仟租赁、华能信托等,发布了首个区块链消费金融ABS,实现落地。而在7月份百度金融又联手瓜子二手车发布了首单场外资产证券化(ABS)产品,而到今年1月百度上线BaaS区块链开放平台,并宣布已有500亿的资产在其上运作。
腾讯的微众银行则上线区块链业务更早,在2016年8月上线了国内首个商用区块链开放平台,并于9月与与华瑞银行联合开发了一套区块链应用系统,用于两家银行微粒贷联合贷款的结算、清算业务,而在去年5月腾讯也正式上线了TrustSQL开放平台业务。
除了百度与腾讯,阿里云也已有了区块链解决方案,而亚马逊的AWS也已经有了BaaS区块链平台。
因此,这也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技术服务,巨头搭建平台进行布局,也必然在情理之中,而同时,巨头也将面对来自第三方的区块链服务商竞争。
2.用户需求,向下游产业链整合布局
巨头公司们则拥有海量场景,其可以围绕用户需求,通过区块链这一技术,整合上下游产业链,让原有的交易场景变得更为透明、安全、可靠。
因此区块链的当前发展更像早期的O2O,技术不是重点,靠的是对利益链条的强势整合,不仅是苦力活,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推动的过程,并且巨头推动的过程也一定是由易向难,由轻到重,亦步亦趋的推进。
在这点上,蚂蚁金服的路线比较清晰,其从公益到食品溯源,也更符合行业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。
1)发展公益区块链。
公益利益链条的整合相对于其他产业,阻力相对最小,因为毕竟公开、透明、可追溯这些要求是公益行业的立根之本。
2)发展食品溯源区块链。
很明显,想让商品上链相对于公益是一件更为困难的事情,商品供应商之间的利益纠葛问题也远比公益复杂,并非一朝一夕之事。巨头介入食品溯源,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平台用户,从长远来看,还将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。
3.布局IoT全面爆发的未来
区块链自 2014 年以来,已经在加密货币之外的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关注:区块链 + 物联网(IoT),区块链+ 安全,区块链+ 金融,区块链+ 物流等等。
正如IDC 的分析师 Frank Gens 所说,区块链在下一代安全中也越来越重要。区块链无法应对数字经济的所有挑战,但肯定会在物联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知名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 提到了区块链对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潜力:区块链被设计为涉及交易和交互的应用程序的基础。包括智能合约(智能合约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)、支持特定物联网的其他智能应用。因此,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改善物联网的合规性,还可以改善物联网的功能和成本效益。
从定义上看,物联网应用本身是分布式的,所以分布式账本技术(区块链)可以在设备之间如何直接通信方面发挥作用(分布式账本技术不仅仅是追踪设备,而且还涉及它们如何交互,甚至可能处于哪种状态,以及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“处理”)。
关于区块链和物联网融合的好处,IBM 将智能合约应用于复杂的贸易通道和物流,通过区块链技术追踪所有的单个物品和包裹。好处:审计跟踪、问责、新形式的合同和速度等等。
现在是时候开始研究物联网和区块链融合,虽然两者的结合可能不适用于目前的环境。物联网和区块链生态系统参与者必须解决三类挑战:
物联网安全性缺陷,在于缺乏设备与设备之间相互信任的机制,所有的设备都需要和物联网中心的数据进行核对,一旦数据库崩塌,会对整个物联网造成很大的破坏。而区块链分布式的网络结构,使得设备之间保持共识,无需与中心进行验证,这样即使一个或多个节点被攻破,整体网络体系的数据依然是可靠、安全的。
区块链技术可以为物联网提供点对点直接互联的方式来传输数据,而不是通过中央处理器,这样分布式的计算就可以处理数以亿计的交易了。同时,还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数以亿计闲置设备的计算力、存储容量和带宽,用于交易处理,大幅度降低计算和储存的成本。